close


 

馬利筋是蘿藦科(Asclepiadaceae)尖尾鳳屬(Asclepias)

學名 : Asclepias curassavica Linn.

英文名 : Blood-flower Milkweed

別名 : 尖尾鳳、蓮生桂子

馬利筋與我之前觀察的"蘿藦便便"(Huernia屬)的花,有點不太一樣:

  一.馬利筋的花冠呈裂片狀,Huernia的花冠合生成盤狀或筒狀。

  二.馬利筋花冠向下,顯得子房部位較長。

  三.馬利筋副花冠在花冠上占得比例大,也突出於花上,

      Huernia的副花冠比例小,有的花呈筒狀,從外表甚至看不到副花冠。

  四.馬利筋的花粉塊下垂於合蕊冠旁,Huernia的花粉塊平放在盤狀柱頭上。


IMG_1598.jpg

一朵馬利筋,橘紅色是5裂的花冠(corolla),黃色是5個向上的副花冠(corona)。


grab2012-06-06_10-17-59_666.jpg

5組各自獨立的黃色副花冠,應該都屬於"內緣副花冠"(inner corona),

又可分為向中心彎曲的"角狀結構"(horn),

和包住角狀結構的保護套"帽狀結構"(hood)。

帽狀結構與角狀結構中間的凹槽有"花蜜穴"(nectar cavity),

吸引昆蟲前來覓食。

而外緣副花冠應該在"溝槽"(guide rail)的下方,

可是馬利筋的花卻沒有"外緣副花冠"(outer corona)。

 

副花冠的作用是引導昆蟲的腳,踩到兩個副花冠之間,也就是

花粉塊的位置,順勢勾起花粉塊,當昆蟲再到下一朵蘿藦花,

也會將花粉塊順勢插入授粉的溝槽中。


grab2012-06-06_10-20-21_639.jpg

中間是雌蕊特化成的"盤狀柱頭"(stigmatic disc),這麼大又明顯的柱頭, 

蘿藦的授粉卻不在這裡進行,而是在側邊的狹小溝槽裡, 

演化到有點不可思議,反而複雜化了。


把一個內緣副花冠(inner corona)剪下


grab2012-06-06_10-30-06_012.jpg

剪去5個內緣副花冠,裸露出盤狀柱頭。5個黑點是5組花粉塊的

"微粒"(corpusculum)。


grab2012-06-06_10-32-04_635.jpg

側照圖,花粉塊下垂在"合蕊冠"(gynostegium)的四周。


grab2012-06-06_10-35-16_505.jpg

黑點是"微粒",連結一組花粉塊。微粒下方一長直溝是"溝槽"(guide rail),

兩個花粉塊(pollinium)就在溝槽的兩邊,隱身在合蕊冠的

"花藥囊"(anther sac)內。


昆蟲的腳就順著溝槽往上一提,勾起微粒,一組花粉器從

合蕊冠的花藥囊中提出。

這是花粉塊,下方是尺,每小格1mm,與Huernia屬的花粉塊相比,

馬利筋的花粉塊較大。花粉器從合蕊冠中提出,就迅速的併攏。


放大230倍,是這陽春顯微鏡的極限。兩塊花粉塊(pollinium)晶瑩剔透,

內包有花粉粒,這是蘿藦科的特徵以花粉塊傳送花粉。

花粉塊的內側應該有"萌芽冠"(germination crest),又稱花粉塊匙(pollinium key)。可是馬利筋花粉塊沒有萌芽冠。


grab2012-06-06_15-13-52_721.jpg

微粒連接兩個"翻轉臂"(translator arm),翻轉臂具有旋轉力,

當花粉器被勾起時,翻轉臂會改變角度,轉向、併攏。

併攏後的花粉塊(pollinium)較容易嵌入細長的溝槽。

微粒與翻轉臂就像花粉器的提把,方便昆蟲提攜,這真是蟲媒花演化的極致。

微粒、翻轉臂與兩個花粉塊合稱一個"花粉器"(pollinaria)。

馬利筋的翻轉臂包括"花粉塊柄翼"(retinaculum)和"花粉塊柄"

(caudicle或stalk)兩部分。

caudicle這字的caudal是"尾部的",caudicle這一小塊半透明體是花粉塊的

延伸物,所以翻譯成"花粉塊柄"。

retinaculum很難翻繹,retina是"視網膜",retinue是"隨行人員、隨扈"之

意,所以我將retinaculum還是翻譯成與caudicle wing相同的"花粉塊柄翼"。

兩者不一樣,retinaculum是專指尖尾鳳屬的有點下垂,沒有突出caudicle

外的。caudicle wing是指有一突出caudicle之外的短棍狀,如下圖~


grab2012-11-05_23-56-37_632高天角X大花犀角的花粉器

 


拿掉花粉塊後的合蕊冠。


這是從盤狀柱頭往下看"微粒"(corpusculum),也有人翻譯成"著粉腺"。corpuscle這字的意思是血球、粒子、電子,所以corpusculum我翻譯成微粒。微粒上也有凸起,看起來像個夾子,所以微粒也稱為"彈夾"(clip),也可稱"封函蓋"(gland)。

"微粒"看起來像個夾子,其實也是有夾子的功用,因為它將左右邊各一個花粉塊夾在一起,這左右邊兩個花粉塊原是來自不同的花藥。相鄰的兩個花藥a與b,花粉都以花粉塊呈現,a花藥的右邊花粉塊與b花藥的左邊花粉塊,被夾子夾在一起,這就是一個花粉器(pollinaria)。

gland,這個字一般都是翻譯成"腺體",例如thyroid gland(甲狀腺),在這裡"微粒"是不會分泌東西的,所以應該以gland的另一個意義"封函蓋"來解釋,它將兩個花粉塊以一個小小圓圓硬硬的"蓋子"封在一起。






grab2012-06-06_15-36-04_222.jpg

以上三張照片是"溝槽"(guide rail)的特寫,最下端的溝槽略開,讓昆蟲的腳趾方便進入,順著溝槽往上一提,勾出花粉塊。也讓另一朵花的花粉塊從這裡嵌入。

其實以我勾出花粉塊的經驗,只要對著黑色微粒挑起,花粉塊還蠻容易被勾起的。因為微粒的下端都是尖尖的,又有點向外翹出。所以昆蟲若要勾起花粉塊,應該不需用到溝槽,應該是嵌入花粉塊時才需用到。

溝槽(guide rail)可翻譯成"引導軌道",又稱為"柱頭裂縫"(stigmatic slit),或"柱頭腔"(stigmatic chamber)或"雄蕊鎖"(staminal lock),是授粉之處(pollinarium deposited)。

溝槽兩旁,立體的兩片凸起,稱為"雄蕊翼"(anther wings)。

下方黃色筒狀部分稱為"花冠筒"(corolla tube)或"花冠柱"(corolla column)內包的是子房,溝槽的嵌入口剛好與子房尖端的柱頭同一位置。溝槽的下方應該有外緣副花冠,但是馬利筋卻闕如。




盤狀柱頭(stigmatic disc或stigmatic head)被我一擠,掉了出來,旁邊還黏了一個花粉器。

擠掉盤狀柱頭後剩下的,應該都是屬於雄蕊,是由花絲融合成

的肉質結構。


盤狀柱頭翻面,下端尖尖的,與子房尖尖的柱頭相連結。


盤狀柱頭的尖尾端,也有兩個圈圈,應是剛好與二個"子房"(ovary)相接觸。


grab2012-06-06_16-05-28_620.jpg

兩個子房尖尖的頂端,這裡才是真正的柱頭(style head)。


grab2012-06-06_16-09-00_631.jpg

子房包在花冠筒中。兩個分離的子房,也有兩個分離的"花柱"(style或stigma arm)


三天後,花粉塊沒什麼改變。

請參考~馬利筋系列~

馬利筋(1)開花

馬利筋(2)花粉塊

馬利筋(3)花上的小蟲

馬利筋(4)授粉

馬利筋(5)扦插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ne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