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四樓陽台撿到青綠色的蟲卵,應該原本在九重葛葉子上,不知被甚麼外力撕裂開,一共有10顆卵。
↑7月25日 看那卵蓋,應該是某某椿象的卵。
↑很可愛,忍不住上下左右多拍幾張。
↑7月31日 過了26天,所有的卵顏色都黯淡了,而且有兩顆卵內部變成濁色,可能是即將孵出小寶寶了!
↑8月7日 大概兩天沒注意,竟然已孵出,而且被我餓死了!真是糟糕啊!
可是明明是椿象的卵,怎會孵出像小螞蟻的蟲呢?而且不是"掀蓋"而出,而是"破洞"而出!真是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了!
↑有翅膀耶!一出生就是成蟲啦!那牠們是"羽化"而出,不是"孵化"而出囉!
↑這麼小,2.5mm
↑放這麼大,看起來竟像外星人!!!、
搜尋嘎嘎昆蟲網,原來是"寄生蜂" ! 寄生蜂會將卵產在蝴蝶或蛾的卵內,孵化後的幼蟲以寄主的卵為食,並在卵內生長發育。
除了卵寄生,也有幼體寄生、蛹寄生、成體寄生。國內對寄生蜂研究不懈的錢景秦教授,曾寫一篇"寄生蜂之寄生策略與防治效果之關係",文中說寄生蜂與寄主間會有共同演化,寄主為了對抗寄生蜂之寄生,遂發展出逃避被寄生蜂發現、生理免疫反應、及藉共生螞蟻保護等之策略。而寄生蜂為了成功的繁衍其後代,亦發展出對抗寄主之策略。生物間共同演化相互較勁,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。
寄生的行為聽起來很殘忍,但是卻可用在生物防治上面,例如台糖早期,蔗糖輸出日本,日本對農藥的控管嚴格,為了減少甘蔗的用藥,於是研發利用米蟲(外米綴蛾)的蛾卵培育寄生蜂,一張A4大小的卵片,至少有百萬顆蟲卵,農民將裁成半張名片大小的卵片,釘在甘蔗葉片背面。寄生蜂孵化後,母蜂會尋找有害作物的螟蟲卵,用尾端刺破蟲卵寄生下一代,被寄生的蟲卵不會孵化,達成「以蟲剋蟲」目的。同樣的玉米田也可以利用這種寄生蜂防治法,減少農藥對人體與大地的遺害。
↑8月11日 又有一個卵要孵出來了,這次不能大意了!
↑8月13日 孵出一隻好動兒!牠行動神速,很難把牠拍好。這是腹面。
↑觸角的第一節比較長,而且顏色是土黃色。
↑把水滴在通風口上,牠就來喝水了!
↑8月14日 給牠稀釋的果菜汁。
↑牠會來喝。
↑悄悄的移開透明蓋後,總算能好好的把牠拍個清楚了。
↑翅膀短於腹部。腹部前半節透明狀。體長5mm。
↑胸背上有一琉璃藍斑。
↑8月15日 第三隻寄生蜂破卵而出的洞。
不知寄生蜂是如何進入黃斑椿象的卵裡寄生?網路上看到這個影片,請欣賞~~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zzYJrbpWaU
據說寄生蜂也會選擇剛下蛋的卵,因為這時的卵殼柔軟較好穿刺。
↑8月22日 第三隻寄生蜂歸天了!
↑8月22日 又有一個卵有變化了。
↑8月23日
↑8月26日 一個卵變黑色,又有4個卵變土色。
↑8月26日 只剩一個卵還沒變色。
8月30日第4隻寄生蜂孵出
9月1日第5隻寄生蜂孵出
9月2日第6隻第7隻寄生蜂孵出
↑9月2日 一共有四隻寄生蜂,行動敏捷的趴趴走!
9月5日第8隻寄生蜂孵出
↑9月3日 在同一陽台發現一隻若蟲,詢問"昆蟲各種問題貼圖區",原來是黃斑椿象的若蟲,這可能是同一批卵,沒被寄生蜂寄生的卵,孵出的真正卵的主人。因為黃斑椿象,一般都會生14個聚在一起的卵,我撿到的只是10個卵,有可能這是剩下的4個卵其中之一。
↑
↑黃斑椿象若蟲全身布滿細毛。
↑9月9日 第九隻寄生蜂孵出
↑9月9日 一開始我是撿回10個卵,可是怎會只孵出9隻蜂呢?因為有一個卵掉落一旁,雖然也會變色轉黑,但是終究沒有孵出。
↑9月23日 要丟棄之前作最後回顧。感謝這些卵,因為牠們近兩個月的相伴,讓我認識了兩種昆蟲,也得到許多知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