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蘿藦科的小牛角上發現一隻大肥蟲!我可憐的小牛角來我家兩年了,被我越種越回去,現在還遭蟲噬,我真失職啊!
↑2013.09.12 08:48 我在頂樓種一盆蘿藦科的馬利筋,期望養樺斑蝶來觀察,但是每次都不了了之,因為稍微養大一點,就不翼而飛,我想一定是下了小鳥或壁虎的肚子。這隻蝶媽媽應該比較聰明,會選擇有欄杆的陽台下蛋。
↑09.12 21:12 摘一根生長旺盛的龍角給牠吃,用應景的月餅盒養著,才12個鐘頭,就已經生產一堆排遺了。
↑09.12 21:13 看牠鍥而不捨的吃相,難怪身材圓滿福泰,還油亮油亮的呢!
這隻幼蟲應該是終齡幼蟲,因為牠的肉棘基部已經轉為紅色。
↑09.12 21:14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,體色為白底佈有黑色環紋,各體節背方有兩個橢圓形黃斑,這鮮明的顏色是一種警戒色,
↑09.12 21:15 牠們的身體分為頭、胸及腹三部份: 頭部黑色,頭頂板有白色環紋,頭部有吐絲器和用來咀嚼的口器。全身除頭外分為13節,胸部3節,各長有一對腳,即將來成蟲的三對腳。腹部共分10節(第4~13節),第6到第9節有四對腹足,尾足一對在最後的第13節。而第4~11節的側面則有氣門,那是氣管的開口,相當於我們的鼻孔。中胸及第5、第11 腹節背方有細長肉質突起,一共三對。
↑09.12 21:16 幼蟲攝食蘿藦科植物,其植物體中含有毒成分,幼蟲可將此有毒成分累積於體內,作為其禦敵手段,再加上幼蟲體色為鮮明顯眼的警戒色。
↑09.13 07:20 前一天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,才10個鐘頭,排遺量增加不少。
↑09.13 07:44 心想應該不只一隻蟲,一早把所有蘿藦都翻過檢查,果然又找到兩隻。
↑09.13 07:46 而且都頭下腳上的還在睡覺呢!
↑09.13 08:19 三隻小肥蟲,來者是客,我當然也不吝嗇的傳"腥臊"的招待啦!
↑09.13 08:21 因為剛好三個房間,剛好給牠們一蟲一間。
↑09.13 23:49 一時不察,盒蓋上已經有一隻蟲倒掛呈"前蛹"。一隻也在吐白色的絲,固定絲座。這時牠們的身體都已經縮短。
↑09.13 23:50
↑09.14 01:53 過兩個小時,左邊這隻也呈"前蛹",前蛹是未化蛹前,蟲體先倒掛,靜待化蛹的霎那。
↑09.14 09:11 早上兩個前蛹都化成青綠色、美麗的蛹了 ! 蛹體大致呈砲彈形,中胸背方稍微隆起,第 3-4 腹節間明顯突出,上面有半個環帶的連續金點。蛹的底部也散生幾個小金點,據說這些金點有阻嚇掠食者的作用。
↑09.15 21:58:52 第三隻蟲已經在盒蓋上吐絲,牠先是到處吐絲,尋找最適合的地點。
↑09.15 22:04 現在已經固定在一處,左右搖頭,來回的吐個不停。這特別增厚處,稱為"絲墊",牠倒掛時,會將尾部固定在絲墊上。
↑09.15 22:29 俯照,白點是絲墊處。
↑09.15 22:41:55 牠已將身體轉過來,尾部的"臀鉤"鉤住絲墊,固定好自己。光吐個絲墊,就花上一個鐘頭,可見做工不馬虎的。
↑09.15 22:42:58 尾部固定好後,頭胸部稍微離開盒蓋。
↑09.15 23:47:01 過4分鐘,頭胸部更離開一點。
↑09.15 23:57:32 保持這姿勢10分鐘。
↑09.15 23:58:35 忽然整個蟲體垂下,呈"前蛹"狀態。
↑09.16 00:02 俯視,尾部固定在絲墊上。這樣倒掛式的前蛹,保持靜止8個鐘頭。
↑09.16 07:59:42(1) 蟲體開始有點輕微的上下蠕動。
從這以下的12張照片,是每隔1分3秒照一張,共11分33秒。整個化蛹的過程,我兒子幫我弄成GIF檔。真正化蛹應該是第6張至第10張,短短的4分12秒而已!
↑09.16 08:00:45(2)
↑09.16 08:01:48(3)
↑09.16 08:02:51(4)
↑09.16 08:03:54(5)
↑09.16 08:04:57(6) 開始從頭部變起。
↑09.16 08:06:00(7) 表皮從胸背後裂開。
↑09.16 08:07:03(8) 一邊扭動,一邊蛻皮。
↑09.16 08:08:06(9)
↑09.16 08:09:09(10) 一團黑色的蛻皮會掉落。
↑09.16 08:10:12(11) 蛹前後搖晃,
↑09.16 08:11:15(12) 靜止下來。我還以為黑色蛻皮黏在蛹上。
↑09.16 14:54 後來才發現,蛻皮被另一根絲線牽引著,並不黏於蛹上。
請參考樺斑蝶系列 :
留言列表